雨田天空             W3CHINA Blog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September 20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IMAGE_031.jpg

 

 

 

 

 

专      题

 

链      接


  余世维——有效沟通
  金正昆谈礼仪  

  论文天下
 极视传播 
   凯迪社区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SNAI远程教育网

   秦晖的博客
   郎咸平博客
   闯夜人
   财经郎闲评系列
   新浪财经——秦晖

   中计在线
   国际在线经典老歌
   CCTV希望英语节目

   E书吧
   万策智业网
   谢少春的博客

   诺贝尔经济学奖片段
   中国知识管理中心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经济学家
   天则经济研究所
   中国县域经济网
   新华网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
   中华经济网
   致信网
   经济法网
   中国经济导报
   凤凰财经
   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世界经济人博客
   金融界
   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界网
   金融时报
   金融网
   和讯网
   金融英才网
   金融界理财频道
   金融会计
   中金在线
   第一金融网
   上海金融报
   上海金融学院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
   经济观察网
   经济参考报
   经济观察室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人大经济论坛
   经济视点网

   财务顾问网
   中华财务网
   万行财务人才网
   财务与经济
   首席财务官

   中国会计网
   财务与会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会计师
   中国会计视野
   中国会计视野-会计博客
   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中国会计社区
   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中华会计网校
   中华会计网
   中华会计考试网
   会计网校
   东奥会计在线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新华会计网
   无忧会计
   会计考试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
   炎黄春秋
   我爱北京
   世界经济学人
   高端阅读
   中国毕业论文网
   浓缩论文精选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WebCT教学平台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
   e-learning 大讲堂
   读书论坛
   读书
   教育学在线
   K-12教育网
   教育技术研究
   在线教育咨讯网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委员会
   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中国教育研究网    
    

   雅信达英语互动网
   esl-lab
   usatoday
   divace  
   English-to-go 
   21century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节目
   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
   上海热线
   上海日报

    21cn旅游
    战胜编程必备课程资料库

    CI Webstie Recommendations
    7-12educators
    NCRVE

 
 

日志更新

 
 

查找


 

最新评论

留言板


Blog信息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9971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课程整合]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9 13:03:24

 http://www.chinaet.org/open.asp?kind=2&id=1058 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 任瑞仙  202004-12-20 下午 08:22:58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急速扩张的信息化时代,它要求学生具备为增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能力和知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必须为将来立足于信息化社会作好准备。因此,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已迫在眉睫。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     每一种新技术——字母表、印刷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都使人类认识世界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显要技术是信息技术,它不仅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创设支持学习的环境,拓展人类的认知能力。概括地说,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及促进学习的支架与工具。例如,使用反映现实环境的录像节目和计算机模拟学习环境,把基于现实问题的令人激动的课程带到课堂教学中。第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和反思、修正的机会。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可以容易地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记忆、建构新的知识。第三,建立地方的以及全球的学习社区。参与学习活动的人员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实践专家、管理者以及其他感兴趣的人;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第四,扩大教师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分享关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观点提供情境。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只要技术在学校中出现,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成就;与之相反的观点是,在技术上花费的资金和学生使用计算机所花的时间都是浪费。但是,许多研究小组查阅了有关技术和学习的文献,得出的结论是:只要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教师学习上具有巨大的潜力(范德比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1996;科学与技术总统顾问委员会,1997;Dede,1998)。我们需要各种能用来收集、加工、建构信息的工具,各种设计工具,各种促进社会互动的工具。因此,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论坛,学习者可以利用它进行协作性的知识建构活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可以用来检索、筛选、加工和设计信息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获取全球信息的工具、与同伴和专家进行远程通信的工具、实验室实验工具等等。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的种种可能性,并在其可能性上设计各种学习机会,技术就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所经历的阶段     裴颇特(Papert,1987)曾经说过:如果一种技术在教学中的引进是如此的轻易而举,以至于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它纳入到教学中,而不需要多大的调整,那这种技术肯定不会引发教学的变革。的确,如果只是用计算机而非答题纸来呈现与原来一般无二的练习题,这又何以能影响到对数学的理解呢?所以,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中,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那些投入到丰富技术环境中、努力把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教师大多经历着三个阶段的成长历程。     第一阶段,主要关心的是学习如何使用技术。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概念——教师应能使用计算机系统运行软件,能获取、开发和显示数据并发布成果,还能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并掌握必要的对常见故障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第二阶段,弄清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开始发现技术可以加快课程的进程。教师应能应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支持他们的教学,能设计将多种软件作为学习工具整合于课程教学单元,开发的课程应能适应各类学习对象,实现有效的分组和评价策略。     第三阶段,教师开始将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并经历着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能够灵活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用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率,他们将应用技术于交流、合作、研究和解决问题之中,并能够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此外,他们将规划并参与鼓励终身学习的活动,并且大力促进平等地、道德地、合法地应用计算机和信息资源。     今天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而且要知道在什么时候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他们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去。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应该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将其作为工具来提高学习和交流的效果才是最根本的目标。这种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教师能够依据学习和交互的规律来设计成功的和有效的教学环境。     三、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一种设计方法     有时候,使用计算机也不一定能设计出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环境观,那么改变的只是信息传递的方式,换言之,就是把计算机作为新的信息传递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对这种新技术的滥用,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它能够带来的好处。计算机为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可能性就是能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系统性的转变,包括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提供社会背景下的探究学习机会和跨学科的真实的学习任务,教师角色的转变,使用新的评价模式等等。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思和设计学习过程呢?下面呈现的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一种设计方法的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设计是围绕着基础、内容、工具和活动四个方面的互动进行的,并且要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和与其相一致的评价体系。 500)this.width=500'>     1.明确学习的基础     读写素养、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合作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所有学生需要掌握的。这些基础在传统的对学习过程的设计方法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在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利用信息,他们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因此,教师应教学生学会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分析,并报告其结果。教师只有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有深入的理解,才可能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教师必须知道要想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需要培养和发展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内容     拥有的信息如果不经过思考、批判,达到有意义的整合,便没有任何价值。当教师为学生设计学习过程时,就必须要选取让学生学习的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来自课程的某一部分,能够反映历史、文学、科学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也可来自于学生的兴趣或需求,还可以从新闻或课程专业标准和学科专家那儿获得启发。无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教师都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而审慎的选择。教师必须要回答:什么样的观点、概念、案例、知识内容可以为学生扩展知识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选择合适的工具     我们都知道,在学习中所使用的工具对学习者所进行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工具协调着周围的世界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要选择与学习活动相匹配的工具或工具组合,使学习者和信息技术之间建立认知伙伴关系。如果你想让学生理解植物是如何利用水、阳光和营养而生长的,那么有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电子图书提供了这方面的重要信息;如果你想让学生关注社会或文化问题,可用有关经典的影片或录像,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如果让学生研究一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要保证学生可以而且有能力使用图书馆的参考资料、网络、以及幻灯片等,从而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在为学生设计学习时,必须能够回答:学生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或工具的组合来提高和促进学习?     4.选择合适的活动     给学生几把尺子,要求他们测量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学生就学会了测量,当要求学生画出教室的比例图时,学生就会运用自己学到的测量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活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创作一份报纸或一段录像与对专家进行访谈、分析小说或者阅读教科书,所能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深入理解学习者的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挑选适宜的活动。教师必须能够回答:要设置怎样的挑战、问题或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使用的工具互动起来?     在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不能将基础、内容、工具和活动这四个因素看作一系列的步骤,有效的设计要求教师关注这四个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设计者要反复考虑这四个问题,追求相互之间的和谐一致,建立一个动态的整体。     5.学习环境及其评价     不论构思多么完美的设计都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只有在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境中实施才知道效果如何。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实施,并配有一套评价体系,才会对学生真正有所影响。教育者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来支持所设计的学习过程?哪种形式的反思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结     信息技术在学习之中确实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这在创设教学环境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反映出人们与世界互动的形式,信息技术分担了人类认知表征的计算的任务;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学生在情境性的学习任务之中运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当作出示机械定义和答案的工具,而是通过对话、反思和共同探讨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通过解决从真实性活动中所凸现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超越传统问题解决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吴洪健,倪男奇译.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2]张建伟,孙燕青.《教育技术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陆 璟. 学习的原理与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http ://www. elab. org . cn/worldwide/integration/integration06  .  htm  .     [4][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阅读全文(2958)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初次评论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发表评论于2005/1/1 20:11:28

   总的看来,整个文章没什么内容,当然,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教人如何说白话。   简单的梳理了一点有用的白话。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    信息技术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创设支持学习的环境,拓展人类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对学习有四个促进作用:(1)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及作为促进学习的支架与工具。   (2)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反思和反馈、修正的机会。   (3)建立地方的乃至全球的学习社区。    (4)扩大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机会。二、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所经历的阶段   裴颇特(Papert,1987)曾经说过:如果一种技术在教学中的引进是如此的轻易而举,以至于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它纳入到教学中,而不需要多大的调整,那这种技术肯定不会引发教学的变革。  第一阶段,主要关心的是学习如何使用技术。  第二阶段,弄清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将技术整合到教与学过程中,并经历着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第三部分是什么玩意?那也能算是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法?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1 »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309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74315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