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天空             W3CHINA Blog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September 20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IMAGE_031.jpg

 

 

 

 

 

专      题

 

链      接


  余世维——有效沟通
  金正昆谈礼仪  

  论文天下
 极视传播 
   凯迪社区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SNAI远程教育网

   秦晖的博客
   郎咸平博客
   闯夜人
   财经郎闲评系列
   新浪财经——秦晖

   中计在线
   国际在线经典老歌
   CCTV希望英语节目

   E书吧
   万策智业网
   谢少春的博客

   诺贝尔经济学奖片段
   中国知识管理中心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经济学家
   天则经济研究所
   中国县域经济网
   新华网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
   中华经济网
   致信网
   经济法网
   中国经济导报
   凤凰财经
   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世界经济人博客
   金融界
   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界网
   金融时报
   金融网
   和讯网
   金融英才网
   金融界理财频道
   金融会计
   中金在线
   第一金融网
   上海金融报
   上海金融学院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
   经济观察网
   经济参考报
   经济观察室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人大经济论坛
   经济视点网

   财务顾问网
   中华财务网
   万行财务人才网
   财务与经济
   首席财务官

   中国会计网
   财务与会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会计师
   中国会计视野
   中国会计视野-会计博客
   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中国会计社区
   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中华会计网校
   中华会计网
   中华会计考试网
   会计网校
   东奥会计在线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新华会计网
   无忧会计
   会计考试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
   炎黄春秋
   我爱北京
   世界经济学人
   高端阅读
   中国毕业论文网
   浓缩论文精选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WebCT教学平台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
   e-learning 大讲堂
   读书论坛
   读书
   教育学在线
   K-12教育网
   教育技术研究
   在线教育咨讯网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委员会
   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中国教育研究网    
    

   雅信达英语互动网
   esl-lab
   usatoday
   divace  
   English-to-go 
   21century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节目
   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
   上海热线
   上海日报

    21cn旅游
    战胜编程必备课程资料库

    CI Webstie Recommendations
    7-12educators
    NCRVE

 
 

日志更新

 
 

查找


 

最新评论

留言板


Blog信息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8965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网络技术]网格的来龙去脉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8 12:53:56

网格的来龙去脉http://js.blogchina.com/3655.html      2001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发表了一组文章,预告一种叫做"网格"的技术将引领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并预测到了2020年,它将带动信息产业产生20万亿美元的产值。   网格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普遍重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把发展网格技术放到了战略高度,纷纷投入巨资,抢占战略制高点。例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对网格投入的研究经费一年达到5亿美元。世界知名大公司也闻风而动,全面支持网格的发展,IBM就于2002年宣布每年用100亿美元推动网格技术的发展。  我国在网格研究上也不甘落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跟踪网格技术的发展,前后启动了一批网格项目,如清华大学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多家单位承担的863重点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等。目前,以"中国国家网格"和"中国教育网格"为代表的国家级网格项目,组织了国内多家单位共同攻关,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格"的来历    随着网格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格"这个名词与我们越走越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当更多的人投入到网格的研究中来的时候,很多的困惑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初学者还不知道网格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优点使之受到如此的重视,最基本问题的是大家想知道,究竟"网格"这个"格"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专家眼中的网格是什么。  美国Globus项目的领导人Ian Foster在《网格的剖析》这篇著名论文中给网格下了个定义:"在动态变化的多个虚拟机构间共享资源和协同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李三立院士将网格与信息高速公路做了比较,他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传输和获取信息的基础设施,而网格则是处理信息的基础设施。  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院士认为:"第一代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第二代互联网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作为第三代互联网的网格则试图实现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  从上面可以看出,网格这个"格",与"格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因为翻译的关系才与"格"挂上钩的。"网格"的英文原文叫"Grid",这个"Grid"取自"Power Grid",而"Power Grid"就是电力网(格)。  电力网虽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但它有一点思想却一直非常先进:你只需要区别220V还是380V,再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能源源不断地用上电力,一点都不需要关心电能是从哪个发电厂送来的,也不需要知道这是水力电、火力电还是核能电。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电力网把全国的发电厂、输电站和变电站用输电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了。网格就是想借助电力网这种概念,将网上的所有资源综合集成起来,向用户提供按需获取资源的服务。   第二代互联网的局限   现在的互联网始建于冷战对峙的上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互联网。虽然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随着人们的要求的提高,它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未经过有效的规范和整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无论人们通过直接访问网站或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都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所以现在信息的利用与插上插头就能用电那种便利无法相比。  其次,现在的互联网各种类型的信息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互操作,结果遍地是信息"孤岛",造成"烟囱"林立的局面,必须人工完成消化和整理信息的工作。由于对资源的使用都是手工方式的,造成资源的利用率极其低下,资源只有5~10%的利用率。    另外,除了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低外,现在的互联网上垃圾邮件泛滥,病毒黑客横行,非法网站屡禁不绝,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是由于目前的网络欠缺有效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发展第三代互联网的迫切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网格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这个现状,它被称作第三代互联网。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贵重设备等融为一体,使人们能够按需获取所有信息。  网格对现有互联网进行了非常好的管理,它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虚拟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信息系统,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软件资源、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  网格融合网络资源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力:网格突破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大小的限制,所能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其次是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资源可以任意分布,而人们可以在任意地点获取整体能力;再有,它打破了传统的共享协作方面的限制,使得"人-机"、"人-人"、"机-机"之间可以进行任意的交互和沟通,可以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各种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动态建立各种虚拟组织,协同解决问题。  当互联网实现网格化之后,人们根本不需要知道服务是由哪些服务商提供的,就能像用电一样按照自己的需求享受前所未有的超级服务。  例如,当你向自己的计算机发出指令:"我需要每秒2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还要把100太字节的海量数据保存起来",这台计算机就会把你的需求告诉网格软件平台。由于网格软件平台管理了千百万台计算机和存储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它会将用户的计算题目和海量数据,分解到其中的若干台计算机上,并负责指挥这些计算机和存储器实现协同工作。  再如,当你向自己的计算机发出指令:"我明天要到西双版纳旅游,需要三星级服务",你的计算机就会把你的需求转告网格软件平台。网格软件平台发现这是一个旅游服务问题,于是安排了一台运行网格旅游应用软件的服务器,为你的计算机服务。这个软件会根据你的需求,自动地与民航、铁路、公路的网格服务器分别"交谈",为你定下机票、火车票和汽车票。  与此类似,有了这种计算机之间高效互操作的机制,一家企业想知道自己的商品在全球的销售动态,或想以成本最低的方式采购若干种原材料,都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1994年,比尔·盖茨在COMDEX电脑展览上曾经预测,到2005年,人类社会将会实现"信息随手可得"的目标。这是个令世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预测,要知道,那时连WWW互联网也才初露端倪呢。随着网格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随手可得"这个目标即将实现,相信比尔·盖茨的预言终将成为现实。


阅读全文(210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346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89716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