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计算机考研交流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67) ---- 考研资料一大堆,需要者跟我联系.QQ:441368964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67&rootid=&id=62750) |
-- 作者:KY_matrix -- 发布时间:5/18/2008 10:30:00 AM -- 考研资料一大堆,需要者跟我联系.QQ:441368964 [color=#FF0000]RT.....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资料的主要内容: 1.考研人经验 2.导师简介 3.初试科目资料 4.复试资料[/color] 我每天会贴出一部分给大家,因为太多,所以需要的同学可以跟我联系.... |
-- 作者:KY_matrix -- 发布时间:5/18/2008 10:59:00 AM -- 1.考研人经验 (1). 比起lm,withim等人来说我的成绩很是一般,权当抛砖引玉了,呵呵 专业:我觉得要重视课后题目和本科生作业,多听课做笔记,重视理解,到后期的时候 os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能背出来,ds的重点算法自己要能独自写出来 数学:离散书上的定理要自己能证出来,书后题最起码要全部独自做两遍以上(个人不十 分推荐做配套习题集的题目,题量太大,还有很多陈题),最重要要多理解,理解透彻。 不过按照今年的试卷来看,大家往往会重视离散过头,而忽视高数的学习(比如我)。如 果明年还是高数70分,离散80分的话建议大家要多花时间在高数上(离散和高数的所花时 间比不能太离谱) 早交卷。 试考完(甚至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准备复试联系老师都是绰绰有余的。从今年的试卷来看 ,今后几年的初试试卷可能也会难度不高(相对02,03,04),上线的人可能会比较多, 因此大家应该重视复试笔试,考得高会比只是刚好及格要有说服力。面试的时候要自信大 方,强调自己的优势,想去哪个实验室要早点联系老师。还有如果不是能保证一定能录取 你报的实验室的话最好多去别的实验室面试一下,省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
-- 作者:KY_matrix -- 发布时间:5/18/2008 11:01:00 AM -- (2):针对跨专业的同学..... 复试已经整整过去半个月了,自己考研的岁月早已划上了句号。这些天有些06的csers问及我考研的过程和经验,说实话,真的没什么好说的,首先,对于我这样的北大土著,考研成功只是换了一个专业读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喜悦,确切的描述3月26日傍晚那一刻,与其说是欣喜若狂,不如说是长出一口气——终于又可以在燕园呆上三年了。另外论初试成绩,有那些考了400多分的同学在,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论跨系考的经验感受,我也没有初试考了388,复试笔试考了95的前面的arcane有发言权,但又想到自己虽然不太上bbs,但在准备考研之初从这个版也获得不少激励,特别是在做离散时,参考了这里一些网友做的答案,如今bigjoe学长号召大家写复试经验,响应的人不是很多,那就山中无老虎,猴子来发文吧:)另外我想特别把这篇小文送给那些文科考理工的研友,我想从文考理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比较有发言权一些。 中国的人太多,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竟是在为了争取下一阶段的学习机会而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从高考到考研。我想说的是,这其实真的很悲哀,所以再次希望06研友三思后行。我们不应为了争取未来而忽视现在;当未来出现时,更要想想现在的争取过程而好好珍惜。另外大家千万要抱定一锤定乾坤的决心,再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去争取2-3年学习时间,个人认为极不划算。 二 行者无疆 要做则做 重在体验做事的感觉 三 坚决。 终于写完了,有些拖拖拉拉:) (完)
|
-- 作者:KY_matrix -- 发布时间:5/18/2008 11:03:00 AM -- (3). 复习考试总结 经历了5个月又10天的考研历程,总算熬出来了。3月4号打电话,查到成绩比自己预想的要高不少,真的出乎自己意料。虽然知道数学和专业课肯定会提分,但是觉得应该没有这么高,尤其是专业课。当时以为自己听错了,不过后来证明还是对的。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总结经验教训,但愿大家避免将来吃同样的亏。大家不要写信问我题什么的,1年前问还差不多,现在已经又全忘光了:(。 ① 时间,其实我开始的挺早的,大约从03年2月份前后就开始复习了,不过当时复习的很散,而且很不系统,碰见难点的就跳过去,重点集中在离散数学上。三本书大概粗粗看了一遍,数理逻辑看的最多(因为是第一本,第一本一般都会翻的多一点),结果数理逻辑还考的最差,30分的题,基本上全都不会,哭。虽然开始很早,但是又加班又想玩的,所以其实跟没复习差不多,像集合论和抽象代数都几乎没看(集合论看了什么都记不住,抽象代数当时是根本看不懂)。真正开始认真投入复习,是从8月份,跟公司请了长假(这点应该多谢经理的宽容和谅解,因为我以前打算是9月份才请假,结果后来担心时间不够,就提前了一个月)。一开始自己在家复习,后来觉得效率不高,总是分心,才逼自己每天去图书馆,那里很多人一起复习,后来401至少一半的人都是考研的,所以还是很鼓舞人心的。那时差不多每天都是7点多到401占座,然后去吃早饭,中午偶尔睡一觉,晚上闭馆时候回家。 ② 计划。我觉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复习的时候就没有章法可言。那时基本上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安排一个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一个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一直安排到考试为止,中期的一般都安排一个月的,安排这一个月的复习什么,短期的是每周日晚饭前一个小时做,大约花1个小时,总结本周任务完成的情况(每门课大概列了一个复习到什么地方),然后根据本周情况安排下周情况。安排好了每天每门课花多少时间,大约几点到几点看什么科目,这样复习起来才会觉得特别有目的。事实上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安排计划,因为觉得什么都看不完,每天都不知道干什么,还好只持续了1周,而且毕竟没有闲着,一直也在看书,所以也基本没有浪费时间。不过我基本上没有安排复习的内容,就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安排科目和该科目的时间,避免在定计划的时候花太多时间,结果还特别不切实际。最后一段时间可能过的比较乱,后来突然发现政治背不完了,就挤压专业课时间,结果很郁闷,后面再说这个。另外大家事前一定要打听好消息,像今年不考高代,但是我之前还专门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全天,亏死了)来复习和总结,结果全部都用不上。大家还是把重心放在那些必考项目,那些可能考可能不考的就先不用看,等正式通知下来了再看也来得及。 ③ 政治。政治这个东西太难说了,复习的时间挺长的,大概从7月开始复习的,当时从网上down了新东方的考研flash,没事听着玩,哲学随便听了听,偶尔听听任汝芬教授的冷笑话,还是能打发点时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任讲题,讲一道多选题,说“大家按照我的思路来做,肯定会做对。比如这道题,A,不对,B不对,C对,D不对,E对,所以答案就是CE。看看,按照我的思路,就一定能把题做出来”,我当时差点没晕过去。)还有陆卫明教授的毛概和世界政经,还是很有趣的。用的教材就是国家教育部的那本“红宝书”(我一直很相信它的权威性,虽然今年好像有道选择题上面没有见过,总体上来说该有的都有了),然后买了一本任主编的配套习题册,跟着做选择题,把不对的画出来回头再看一遍。到了11月中的时候,又买了任序列的第2本和第3本,第2本买的有点晚,不过当时觉得那里面选择题好像不错,然后就买了一本二手的,先全部做1遍,考前最后再花了几天时间每天看一些选择题(特别多,光看以前自己做的都看了近2周),第三本里面的时势题还是可以看看的。最后还报了海文的一个冲刺强化班(2天,说实话,没什么用,我都坐在人大的世纪馆看报纸两天这么看过去的),还有海文的陈先奎的押题班(押题班真没押到什么题,发了一本30题精讲,上面唯一对我有用的就是那道欧元加盟国的题,90块钱买了1分,还算欣慰)。另外特别推荐的一本就是启航的20天20题,因为是原来一个考过研同学的推荐,而且我看了一下去年的题和去年的20天20题,押中了至少4道大题,而且那本书针对知识点而不是针对题目,灵活性很好,我喜欢,然后几乎全部背了下来,今年还真不错,的确也碰上了不少题(不过今年那本书很恶心,居然用那么深的彩色印刷,字根本看不清楚,建议大家如果明年它还这么印刷的话,就去网上down了自己打印下来看)。我觉得政治跟数学一样,得多做题,尤其是选择题,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促使自己多翻书,熟悉了自然选择题就会了。选择题答案下来以后,对过,一共就错了7分,还是比较满意的。 ④ 英语。我英语基础真的特别差,国家4级考了59,偷偷报了6级,成绩我就不说了,一扫我英语上全部的自信心,所以英语这次是我复习的重点,报了新东方的暑假班。作文上学了一些写作语句,阅读和完型明白了历年真题的重要性,听力明白了听懂了就能做对的道理,翻译课听了很多笑话。自己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之后,觉得最要注意两个地方,一个是词汇,一个是听力。词汇是我跟几个考研的同学的共鸣,觉得词汇真的很重要,因为阅读,翻译都跟词汇直接相关,差那一个关键词你就是不可能做对。但4级词汇表我没背完过,6级词汇表就看了两眼。这次我先买了一本双博士的书,结果巨烂无比,大家千万别买,上面错误狂多,我背了上面的词,后来看词典还以为词典错了呢。后来一个同学给了我一本早年星火的词汇,好像是99年的,我觉得上面好像错误很少,就开始认真复习了一把,把不认识的词拿纸抄下来,不抄意思,过几天再看抄的纸看看能不能想起来,想不起来再翻。一开始觉得还行,后来抗不住了,因为像S这种,把好多模棱两可的去掉以后还是抄了满满2大页,回头复习的时候什么都不认识,就不想看了。而且还忘的特别快。不过好歹这样还记住了一些词,做历年阅读真题也记住了不少词。后来那本书在图书馆丢了,还好我买了一本考研的考纲,上面有词汇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就背那个词汇表,把一般陌生的词标出来,特别陌生的和觉得容易混淆的抄下来,强制复习,每天必须复习前一天的(因为马上就考试,不看不行了)。每天花2个小时看词汇,其中一个半小时看考纲100页,半个小时看自己抄的词。考纲一共是300页词汇,这样我3天就可以全部重新复习1遍,考前的最后2周看了差不多4遍,词汇基本过关,的确在阅读和翻译中看到了很多自己原来不会现在会的词,觉得2周英语上的时间花的很值。听力我觉得要练基本功。因为我gf就是英语系的,初级英语听力是她们当时的听力教材,我就觉得这个肯定不错。于是把初级听力从头到尾全部听了1遍(每天晚上从图书馆回来以后,练1个小时初级听力,再随便看看书正好睡觉)。每天中午在图书馆也练听力,买的是高教的一套考研听力书,20套题,是针对题型的练习,而且那个人就是今年考研读题的那个人,比较习惯声音。最后考前再拿新东方发的磁带做最后的验证,因为新东方的磁带比较快,也比较难,即使那样基本上也能对上15分以上。今年听力考试拿了大约15分,其实应该更高的,只是因为听完了前10分的题以后,想题怎么这么简单,结果第三大题的前两篇文章基本上没听到,忙着乐了,最后一篇才冷静下来,教训啊。至于阅读,我还真没怎么做题,原来做了两篇吴永麟和石春帧的220,就放弃了,觉得太难了,而且觉得考研题型是文章用词简单意思难,不是这种词难的题,时间够,抠词汇和句子应该就够了。后来就按照新东方说的,就做真题,大约做了2,3遍的样子,别的就做了教育部的参考书上的几片阅读,跟真题感觉上挺像。另外可以推荐一本考试虫的难句过关,把各种难句都列出来了,多少还是有点作用,还能顺便练练翻译。翻译更是没做什么练习,说实话,连历年真题都没认真做完过,后来就心里想想答案,看看结果就算了,还好今年翻译比较简单。作文新东方的那本作文书可以推荐一下,背了个别我觉得写的不错的句式,最后还真用上了。 ⑤ 数学和专业课的考试。最后一个月千万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复习的不错就不顾数学和专业课。这个是最深刻的教训。我复习时间比较长,数学分析做完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那本高等数学习题集,离散三本书书后面的习题至少全部做了2遍,离散数学习题集三本除了数理逻辑不一样以外,其他的全部做了至少1遍,所以自我感觉数学还可以。数据结构是大学时候学过,书和讲义前后几乎看透每个算法(不过我记不住算法,我觉得这门课属于应用型,理解了基本思路就行。考试的时候也基本上没考什么算法默写之类的,写算法的题都是很活的题),仔细看得过程就至少3遍,操作系统就更不用说,书都被我翻烂了,所以最后一个月比较放心专业课,都没怎么看。到考前两周才开始做历年数学真题,当时第一次觉得紧张,因为觉得做不完了,政治和英语都比较花时间。结果花了大约4-5天,每天就是大半个下午,就把数学真题做完了,所以又懈怠了一次。到最后一星期的时候,专攻政治和英语作文,几乎把专业课扔了,断断续续看了一点点。结果考完政英以后,开始看,当时就疯了,觉得怎么都这么陌生,怎么有这么多要看的,怎么可能能看完!硬着头皮看到了夜里1点半,心里特别不安,觉得有好多该看的都没有来得及看。睡着了就做梦,梦见自己在背公式,早上到5点多就醒了,但是又怕影响第二天的考试,就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回忆各种公式,各种情况的讨论。早上起来以后胡里胡涂又随便看了两眼,然后就去考场了,觉得考最怕的政治和英语前都没有这么郁闷。考卷发下来,一看就知道好多没来得及复习到,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做。好几道题基本上没思路,根本不会做,尤其是复习的时候觉得还行的数理逻辑几乎一道不会,连组合数学也觉得很郁闷,总结的那么好,结果还是做那么差。数学时间不能说不够,够,剩下题就是再给我3个小时我也未必能做出来,像数分的最后一道力学题(亏我还是力学毕业的,居然也不会,太丢人了)。但是时间还是特别紧张的,我做数学分析前几题都不往草稿纸上算,因为都做过类似的题目(历年真题的重要性!),直接就往答题纸上写答案,因为怕时间不够。上午考完,去物美买了包饼干和水,冲进图书馆接着看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下午题一发下来,看了数据结构后面几道大题,当时就觉得完了,只有一个感觉,“难”。那也不能不答,怎么说都复习了5个月,拼了,硬着头皮往下做,不管会不会对不对先写上再说。OS的问答有一道不会,瞎拽了一番,PV操作一开始觉得简单,做着做着发现没这么简单,再后来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了,就胡里胡涂写了一个答案。时间虽然比上午充足点,但是题很难,尤其是数据结构。稀里糊涂完成了考试,就没有任何信心了,觉得今年肯定栽在专业课上了。后来成绩倒出乎意料,不过春节后听说数据结构改出来的原始分低到极点,应该是大家统一提分了吧。 ⑥ 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首先要非常强调的是历年的真题,最后考试的风格和和历年真题风格上很多地方特别像,尤其是像耿老师那边的集合论和图论,屈老师的抽象数学,以及微积分,数据结构有不少一样的地方,比如B,B+树等等,建议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再做一遍,不管前面有没有做过。再次要强调的是基本能力,像数学,真的需要多做题才能理解,才能记住,不做题,即使看懂了书,也还是不一定会做题。感触最深的就是抽象代数,看到群那一章的时候,不是说不会做题,而是连书都看不懂,拿着题之后看答案都看不懂,觉得太难了。没办法,要复习,于是逼着自己做题,不会就翻书,看答案,理解了,回头再不看答案再做,再不会再看,一直到会为止。到后来的时候觉得群中的证明都特别简单,用新东方听力老师话说,都有“套路”了,看到题就知道大概什么方法怎么做,而且感觉证明过程特别优美,后来就一点都不怕了。另外一个建议的是上专业课的辅导班,所有的老师都会把内容全部串讲一次,像屈老师还会对内容做分类总结,耿老师的总结也特别细,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内容,数据结构张老师也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部串一遍,考试的内容就在她讲的话里面,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她讲的每一句话,也许很不起眼的一句话就是考点(为什么我考试之前没有人这么跟我说过?)。操作系统陈老师串讲的也很好,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记忆力很差的学生来说,限定了范围以后东西少了特别多,考试的内容大都是问答题,比较好拿分,陈老师也说了,一般来说,答案比如有10点,答出来5、6点就可以拿全分了,所以多写内容肯定是没错的(不过我觉得今年有几道题实在是没法多写,写不出来东西,编都编不出来,郁闷)。不过上专业课的辅导班挺贵的,还好我工作了,不然估计付不起。去年是¥1000,不知道今年会是多少钱。而且上辅导班以前,一定至少要把所有的内容认真的看一遍,不然肯定没什么效果,或者效果不是很理想。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总结。数学的东西虽然多,但是考的相对还是比较简单,老师讲的时候讲的比较快,而且好多东西都是一带而过,自己要注意把老师讲的东西总结下来,公式,定理及相关应用什么的。像我数分后来都不看同济的书了,同济书上有些东西过于简单,但是个别公式列出来比较清楚,这点还不错。我是拿我本科时候教材看的,比较熟悉。后来把这些内容全部总结下来以后,数学除了数理逻辑以外,最后复习阶段只看自己总结的东西,效果很好。另外我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做了一页的每日复习,夹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面有所有公式的提示,比如数分里的式子的积分(只写式子,自己回忆结果),再比如组合数学的“递推方程求解(齐次,非齐次)”,实际上当然不可能每天都看一遍,根本看不完,而且也没时间复习别的了。大约每几天都会看一次吧,这样温故知新,还是蛮好的。 ⑦ 感谢。感谢五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网友的支持(碰到问题大家在BBS上讨论挺好的),感谢朋友,同学以及公司经理的支持,更要感谢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最要感谢的是女朋友黄若西的全力支持,帮我参谋,帮我计划,帮我查各种跟考研相关的信息。在我累的时候没有她在后面推我一把,在我懈怠的时候鼓励我和鞭策我,在我跌倒的时候扶起我,我也不会拿到这个成绩。所以,这个成绩是属于她的。 |
-- 作者:KY_matrix -- 发布时间:5/18/2008 11:05:00 AM -- 就发这三个人的经验吧.....希望看到者能获益.... |
-- 作者:laiyinjing2006 -- 发布时间:6/11/2008 5:14:00 PM -- 顶! 谢谢,辛苦了,认真看了,很好,强大 |
-- 作者:laiyinjing2006 -- 发布时间:6/11/2008 5:15:00 PM -- 顶! 谢谢,辛苦了,认真看了,很好,强大 |
-- 作者:zgd_java -- 发布时间:6/19/2008 2:28:00 PM -- 学哥 我想考北大计算机的研究生 能不能给我发一点资料啊 关于导师的 |
-- 作者:zgd_java -- 发布时间:6/19/2008 2:29:00 PM -- 我的邮箱是532871742@qq.com |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187.988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