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
Blog信息 |
blog名称:火页的窝 日志总数:84 评论数量:180 留言数量:36 访问次数:617053 建立时间:2006年3月14日 |

| |
[网络管理员之路]自己的CCNA基础教程学习笔记(1) 电脑与网络
火页 发表于 2006/6/7 20:55:40 |
一、网络基础知识
1.逻辑拓扑-是信号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时采用的路径。
2. 封装-在数据沿OSI模型的各层不断下移的同时,各个OSI层都会在将数据传给下一层之前为数据添加一个报头(还可能是报尾)。报头或报尾中包含了提供给网络设备和接收方的控制信息,以确保数据能得到正确传输,接受方可以正确理解这些数据。
3. 拆封-当远程设备收到一系列的比特后,其物理层将这些比特传递给数据链路层进行处理,数据链路层首先检查数据链路层报尾(FCS),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则丢弃数据,并要求重传这些数据;如果没有错误,将读取并解释数据链路层报头中的数据,然后删除数据链路层报头与报尾,最后根据数据链路层报头中的控制信息将剩余的数据传给网络层。每个后续层都执行类似的过程。
4. 对等通信-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输到目标位置,源的每个OSI层都必须与目标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这种形式的通信称为对等通信。
5. 协议数据单元-在对等通信的过程中,每层的协议在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
二、网络设备
1.中继器-在信号离开传输站时,它们都是“干净的”、容易识别的。不过,电缆线越长,信号在沿着网络介质传递时就会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衰减。中继器的作用就是在比特级上重新生成网络信号,并对它们重新计时,从而使信号可以在介质上传输更远的距离。因为中继器只在比特级上操作,不处理其他信息,所以中继器被划分在OSI模型的第一层设备。
2. 集线器-用于重新生成网络信号并对它们重新计时。集线器与中继器之间的区别在于与设备相连的电缆数。中继器一般只有2个端口,而集线器的端口数量一般在4~20,甚至更多。因为在它所有的全部端口上重新生成和发送信号,所以集线器也属于第一层设备。
3. 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被认为是第二层设备,世界上每个NIC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代号-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该地址用于控制LAN上主机的数据通信。NIC控制着主机对介质的访问。
4. 网桥-专为创建更多的可用带宽而设计。网桥的作用是过滤LAN上的通信,以维持本地通信的本地性,同时允许连接到LAN的其他部分(网络),以便通信能到达那里。
5. 第二层交换机(LAN交换机)-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与网桥相比,其相同点包括:a、可以使多个物理LAN网段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更大的网络。b、根据MAC地址对通信进行转发和淹没。c、能够将广播消息转发给交换机上的所有网段。不同点包括:a、交换机的交换在硬件中执行,所以与网桥使用软件执行的交换功能相比,速度要快得多。b、可以将每个交换端口看作一个微网桥。每个交换端口都作为一个独立网桥,为每台主机提供全部的介质带宽。
6. 路由器(router)-用于检验输入的分组(第三层数据),在网络上选择最佳路径,随后将它们交换到适当的输出端口。
7. 多层交换机-多层交换机与第二层交换机的工作方式类似。除了使用第二层MAC地址进行交换之外,多层交换机还使用第三层网络地址(IP)。其功能还包括提高服务质量(QoS)和安全性的附加能力。根据分组来自哪个网络(IP)或者将要被发送到哪个网络,可以给分组指定优先次序。可以阻止特定网络的通信进入网络。
8. 网关-是一种专用设备,可以执行从一个协议栈到另一个协议栈的应用层信息转换。
9. AAA服务器-是一种服务程序,用来处理访问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用户请求。AAA服务器为公司提供身份验证、授权和统计服务。AAA服务器确保了只有那些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网络(身份验证),用户只允许访问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授权),用户被允许进入之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记录(统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