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组织]DC元数据的产生及其内容 |
Lee 发表于 2006/2/17 23:40:35 |
DC元数据格式是在1995年3月由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和NCSA(Nati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联合召开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即“OCLC/NCSA Metadata Workshop”)上产生的,目的是寻求一套简洁有弹性,且非专业图书馆人员也可轻易掌握和使用的信息资源著录格式,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操作对象局限于网络上的电子文本资源。会议结果产生了13个元数据项,并以开会的地点都柏林(Dublin)命名。在1996年9月第三次研讨会上,DC元数据将处理对象进一步扩充到图像资源。为了能对图像资源进行充分的著录,新增了两个著录项———描述项(Description)和权限管理项(Rights Management),同时修改了部分著录项名称,总共产生了15个著录项。1997年10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五次系列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DC元数据格式的主要功能侧重于信息资源的著录或描述,而不是信息资源的评介,所以又将15个元数据项分为三类:
资源内容描述类
知识产权描述类
外部属性描述类
Title
Creator
Date
Subject
Publisher
Type
Description
Contributor
Format
Language
Rights
Identifier
Source
Relation
Coverage
对各项内容的含义简述如下:
(1)资源内容描述类元数据项
题名项(Title):由资源创建者或出版者给定的资源名称。
主题词项(Subject):能够揭示资源对象主题内容或学科内容的关键词。
描述项(Description):资源内容的文本描述,包括文献类对象的文摘或视觉作品的内容描述等。
语言项(Language):资源对象所用的语言类型。
来源项(Source):二次资源的出处信息。一般的元素只包含当前资源的信息,如果对于揭示当前资源是必要的话,该项可包含二次资源的日期、创建者、形式、标识或其他元数据。
关联项(Relation):二次资源及其与当前资源关系的标识。该元素允许在相关资源和资源描述间建立关联。例如再编目(IsVersionOf)、翻译自(IsBasedOn)、节选自(IsPartOf)、格式转换自(IsFormatOf)等。
覆盖范围项(Coverage):资源知识内容的时空特征。空间范围指物理区域,如经度纬度、规范的地名等;时间范围指资源内容(时间段)而非资源产生的时间(时间点)。时间描述采用与日期项(Date)相同的格式。
(2)知识产权描述类元数据项
著者项(Creator):对创造资源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机构。
出版者项(Publisher):负责使资源成为当前形态的责任者,例如出版社、大学的系科或者公司实体等。
合作者项(Contributor):指没有在Creator元素中列出的对资源的知识内容具有重要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其贡献次于创建者(如编辑、誊写员、插图作者等)。
权限项(Rights):一个权限管理的陈述,或者是指向一个权限管理陈述的标识,或者是指向提供资源权限管理信息内容的服务的标识。
(3) 外部属性描述类元数据项
日期项(Date):指与创建或使资源成为可利用状态相关的日期。
类型项(Type):资源的类别,例如小说、诗歌、报告、论文、词典等。
识别符(Identifier):唯一标识资源的字符串或数字。例如网络资源标识中的URL和URN,其他通用唯一性标识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或其他规范名称皆可作为标识值。
格式项(Format):资源的数据格式,用于注明需要什么软件或硬件来显示和执行这一资源。如文本、JPG图像、应用程序等。
|
|
| |
 | |
|
Blog 信 息 |
blog名称:风落沙 日志总数:348 评论数量:550 留言数量:52 访问次数:1602996 建立时间:2005年1月28日 |
|
友 情 连 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