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尽处]开始读《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
明蓝 发表于 2005/11/23 12:29:47 |
经Keven推荐,接触到这本书,觉得甚好。虽然这是主要用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材,但的确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社会学。
总序是我极为尊敬的费孝通写的,我觉得有些话,对图书情报专业的教育也是极有启示的。
“我曾经多次说过,一个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可能招之即来。80年代初我说,在大学里办社会学系,一要教师,二要教材,即需要一批对课程内容十分熟悉的教师和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图书馆学是不是已经挥之即去了呢?我们的教师在哪里,我们的教材又在哪里?上学时,有教材的科目是不正常的,没教材才是正常的。对照一下,图书情报教学领域几乎很少能找出像此书这样的教材,这一教材隔一两年更新一版,一系列配套的辅导材料也同步更新,更有专门的网页随时更新资料,这样的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信息检索之类教材编制时学习吗?)
“在培养老师和编写教材方面,应该说这些年来大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应当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交流,还很不充分。国外社会学界 的最新动态,他们在理论思考方面的新探索,在社会调查中开拓的新课题和在研究中做出的新成果,还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我们的教材中来。我们绝大多数教社会学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还做不到流畅地阅读外文原著。所以,精心地选择一些在国外一流大学通用的、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夜公认比较优秀的教材,把它们翻译过来洋为中用 ........”(我是极希望自己能阅读外文的原著的,可惜对英文的学习总是不太热情,原因只有一个:懒。当时大学里只有两三人,可能只有两人没通过四级了,我就是其中之一。系里书记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学不好外语,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实在太笨,二是的确太懒。看你也不算实在笨的,通不过四级,只有一个字:懒。唉,我已经尽我能尽的力量了,虽然在旁人看来我还是懒。可能尽力还不够,要竭尽全力。也不对,再说吧。)
“我感觉,有些人的学术基础原来并没有打好,毕业后忙于做课题、写文章,但是写的东西读起来让人感到功底不够。我由此想到,今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帮助年轻人打好学术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和一批优秀的课程。”(真诚地希望图书情报的教育领域也能多多出现有这样胸襟有这等智慧的大师,其实写教材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很累,但在中国,可能不能名利双收。就像中国的博士论文,不能只是综述,是同一个理儿。但更应该要求自己打好学术功底。)
“21世纪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纪,全球化增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同时在相互碰撞中也隐藏着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了解其他社会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也需要认识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精髓,逐步在比较研究中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真正做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我想这应当是中国社会学者的责任”(说得多好啊,让我想起一位名人,大概是胡适吧,不清楚了,人家问知识分子是什么,他回答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
P.S.
摘出点总序中的文字,一是喜欢文字本身,二是喜欢噼噼啪啪打字的感觉,可以让我觉得放松。三嘛,本人曾经想过考北大社会学的研究生,虽然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没有这一想法了,但想起来还是觉得比较有意思,呵呵,好像回到那无忧无虑、可以书生意气、可以指点江山、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日子。
|
|
回复:开始读《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
超越(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8/7 8:40:50 | 很好!
|
|
回复:开始读《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
当当网上
|
|
回复:开始读《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
xiang(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3/30 13:01:01 | 书从哪里买的啊?
|
|
» 1 »
|
.: 公告
我的分类:“春雨楼头”是平时自己对生活的所思所虑,不涉及专业。“平芜尽处”是专业上的所想所惑,不局限于任何主题,day after day主要是英文学习方面的。从2007年8月份起,专业上的内容都放到“图林茶”中去了,这里只写专业以外的东东啰:)。
|
|
«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 我的分类(专题)
|
blog名称:花生壳 日志总数:450 评论数量:771 留言数量:6 访问次数:7285207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4日 |
|
.: 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