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good book that covers most of the issues about digital library.(from Web4lib)
see: http://portal.unesco.org/es/ev.php-URL_ID=11613&URL_DO=DO_PRINTPAGE&URL_SECTION=201.html
Title: How to Build a Digital Library
Autor(es) Ian H. Witten and David Bainbridge
Foreword :by Edward A. Fox <
今天在订阅的邮件列表中注意到:http://memory.loc.gov/ammem/collections/maps/hotchkiss/
The Hotchkiss Map Collection contains cartographic items made by Major Jedediah Hotchkiss (1828-1899), a topographic engineer in the Confederate Army.
这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新推出的一个资源库,当然,我把它划在数字图书馆的行列啰。下载下来一看,图片全是SID格式的,没见过。
原来MrSid是LizardTech公司针对商业用途发布的一个标准(另外还有一个DjVU标准)。(来自: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OCP项目主旨是为学生、教师及研究者提供在线的馆藏资源,以主题为线创建数字资源。他们认为一些居于主导地位的图书馆(如Cornel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the Library of Congress)都仅仅是因为馆藏在那里(比如在同一个资源集合中、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书架上......)而进行数字化的,这虽然能节省选择成本,但从用户角度看,并不是一个好的数字资源库。他们的立足点是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从各种资源中选取相关的资源进行数字化。
在我的理解中,比如哈佛大学图书馆选择了“妇女是如何走上工作的”这一主题,则不管是书、期刊、图片,只要与此主题有关,都数字化,而不是仅仅数字化图片或书。
那反过来说,我们做抗日战争的主题,则不管是书、电影、图片、手稿、书信、年画等等都要选择出来数字化,而不仅仅是图片啰。进一步想,数字馆藏也会有一个馆藏增加的流程在里面,即同一主题的数字馆藏也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而不是发布出去就完事了。这是个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