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October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
日志总数:29
评论数量:48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189463
建立时间:2006年5月24日




[网络协议分析]H.323协议抓包与分析
心得体会,  电脑与网络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11/2 13:29:45

h323.rar


阅读全文(3660)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网络协议分析]H.248(MeGaCo)数据抓包及分析
心得体会,  电脑与网络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11/2 13:23:58

h248.rar


阅读全文(3739)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软件设计文档(Software Design Document)
随笔,  读书笔记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11/2 9:40:18

封面: 项目(产品、模块)名 软件设计文档 文档编号 公司名称及联系电话、Email等   次页: 版权声明,Copyright(C) XXXX. All rights resver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photocopi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without the express prior consent of XXXX. XXXX 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ents or use of this document, and specifically disclaims any express or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

阅读全文(357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宽带接入]防止宽带帐号共享的策略
心得体会,  电脑与网络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10/13 10:32:15

防止宽带帐号共享的手段是将上网帐号与用户上网的物理端口进行绑定,即限制该帐号仅能在指定的物理端口使用,从而防止多人使用同一帐号在不同的位置拨号上网的一种策略。 端口绑定根据DSLAM的不同分为两类:对于ATM型DSLAM,可采用PVC方式;对于IP型DSLAM可以采用PPPoE+、DHCP OPTIONS或VLAN方式。 PVC方式的绑定:适用于ATM型DSLAM,通过给用户分配不同的PVC(VPI+VCI)加以区分。ATM型DSLAM使用越来越少,并将逐步被淘汰。 VLAN方式的绑定:由于VLAN TAG为12位,支持VLAN ID(0-4095),因此可以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自己的VLAN ID,并将VLAN ID与其所在的BRAS进行组合并最终绑定到某个帐户。但由于VLAN ID仅4K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适用范围,为此基于VLAN的堆叠方式已经提出,基本原理是将网络视作两层,即用户外网和运营商内网,在这两个网络同时使用VLAN技术,即以太数据包中包括两个VLAN,外网VLAN用于区分某一设备下的用户,内网VL

阅读全文(768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Java开发]JUnit和单元测试
网上资源,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9/18 17:13:35

http://blogger.org.cn/blog/more.asp?name=sixsun&id=1066 http://blogger.org.cn/blog/more.asp?name=sixsun&id=1067 http://blogger.org.cn/blog/more.asp?name=sixsun&id=1068

阅读全文(151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Windows开发]WIN XP Home 安装 IIS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9/18 15:17:20

1 假定Windows安装于C:,将c:\Windows\inf\iis.inf改名为iis.inf.bak 2 将c:\Windows\system32\setup\iis.dll改名为iis.dll.bak 3 修改c:\Windows\inf\syssoc.inf中如下行: iis=iis.dll,OcEntry,iis.inf,hide,7 为 iis=iis.dll,OcEntry,iis.inf,,7 即去除hide 4 在光驱中插入Windows2000 Pro光盘,假定盘符为F: 5 在Dos提示符下进入f:\i386,运行如下命令 expand iis.in_ c:\Windows\inf\iis.inf expand iis.dl_ c:\Windows\system32\Setup\iis.dll 6 在“添加/删除程序”中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选择Internet信

阅读全文(136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Windows驱动]禁止驱动程序签名检查
随笔,  读书笔记,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8/3 14:33:52

XP: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Driver Signing]
"Policy"=dword:00000000 0:忽略(不检查) 1:警告 2:禁止
 

阅读全文(2061)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Windows驱动]网络驱动程序自动安装
心得体会,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7/31 16:43:37

自己编制了驱动(*.sys),同时完成了安装信息(*.inf),利用添加网络协议或网络服务等方式,可以手动安装。但毕竟对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如何利用程序来完成驱动的自动安装呢? 可以使用DDK的snetcfg工具来完成,以PassThru示例如下: 1)安装驱动 在应用程序中CreateProcess传递如下参数 snetcfg -l "path" -c s -i ms_passthru 其中"path"为netsf.inf的绝对路径,如"C:\test\netsf.inf",这里面的双引号最好保留,避免"Program Files"之类的中间空格导致安装失败。 2)卸载驱动 将-i改为-u即可,即 snetcfg -u ms_passthru 但这样做了以后,你会发觉,每次安装及卸载均弹出一个控制台窗口(黑乎乎的那个),甚是影响美观,可将其隐去,如下:  STARTUPINFO si;
 Z

阅读全文(5135)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Windows驱动]Passthru IM Driver简析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7/31 16:19:09

Windows Server 2003 DDK 中关于Passthru的sample对于想进行NDIS开发的人来说是个好的入门案例,大部分代码不需改变。 如果你希望对本机发出的数据包进行修改,则涉及如下几个函数: 1)MPSendPackets 由本机协议层调用,用于发送数据包。在这里你可以针对要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及修改,然后再调用NdisSend发送到网络上。此处涉及新内存分配、新Buffer分配以及Buffer与Packet关联NdisChainBufferAtFront。 2)PtSendComplete 当NdisSend成功将数据发出后,NDIS会回调IM的协议层,此时应释放自己分配内存及Buffer,并通过NdisMSendComplete通知真正协议层“您所提交的数据包已发送完成”,以便协议层释放该原始数据包的资源。 如果你希望对本机收到的数据包进行修改,则涉及如下几个函数: 1)PtReceivePacket 2)PtSendCom

阅读全文(217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Windows开发]程序启动时对话框的隐藏方法
随笔,  软件技术

wangchuanfa 发表于 2006/7/19 17:58:49

OnInitDialog中增加:  //不显示窗口
/* WINDOWPLACEMENT wp;
    wp.length=sizeof(WINDOWPLACEMENT);
    wp.flags=WPF_RESTORETOMAXIMIZED;
    wp.showCmd=SW_HIDE;
    SetWindowPlacement(&wp);
 //不显示在任务栏
 ModifyStyleEx(WS_EX_APPWINDOW, WS_EX_TOOLWINDOW);
*/ 

阅读全文(641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1 2 3 »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763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90789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